剛來到美國,你需要先做哪些事?
剛抵達美國時,最重要的是先將生活安頓好,比如辦手機號碼、開銀行帳戶還有買生活用品。以下為來到美國後的生活紀錄:
一、生活篇
1. 辦手機號碼:
擁有美國手機號碼相當重要,因為不論是銀行開戶、辦信用卡或者線上購物都需要用到手機號碼。
‧ 方案:主要分為預付卡、一般、家庭方案。預付卡是指你預先繳當月的費用,家庭方案是多人共享,由一人負責繳費,其他人再將費用交給負責人,費用大約是一般方案的一半。
如果可以的話可以來美國前購買預付卡,這樣一到美國就有手機號碼,而且也能使用預付卡的優惠(我記得我用 AT&T 的優惠費用大約跟家庭方案差不多),這樣會比較便宜也不用特地去找人。
‧ 電信公司:美國的三大電信公司有 AT&T、T-mobile 還有 Verizon。前兩者的費用差不多,Verizon 好像比較貴。我第一次來美國是用 AT&T,收訊我覺得挺滿意的,第二次來因為買錯預付卡而 T-mobile 比較近,所以用這一家,我覺得收訊也是不差。
2. 開銀行帳戶:
美國幾大銀行有:Bank of America、Chase 還有 WellsFargo。可以看你的地區哪些銀行較盛行。西雅圖是 Bank of America 還有 Chase 比較盛行,而我以前實習的南部是 Wells Fargo 比較多分行。
以下為前往開戶的步驟:
(1)提前預約開戶:最好在網上提前預約,如果沒預約的話,等待時間就只能碰運氣,因為美國人辦事通常都不太趕時間,還滿悠哉的。
(2) 準備物品:護照、I-20、SSN(社會安全碼,如果有的話)、租房的合約(或者美國地址證明)、美國手機號碼。
我本來以為只要帶護照就好了,結果沒想到也需要美國的手機號碼,還好有堂姊在身邊,可以使用她的手機號碼傳送驗證碼,之後在網銀更改手機號碼。因此,先去辦手機號碼再去開銀行帳戶會比較方便,不然可能要及時聯絡在美國的親友。
(3) 交最低存款金額:在開 Checking Account的時候需要交最低存款金額,要不然銀行會收管理費。我在美國銀行開戶管理費是 500 美元,但是第一個月只要交25美元就好了。
3. 買生活日用品:
美國有名的超市有Safeway, QFC, Trader Joe’s , Walmart, Target
亞洲超市:H-mart (韓國超市)
亞洲超市網購:Weee、亞米網
這裡簡單提一下亞洲超市和網購,Hmart 是韓國超市,我覺得肉的品質相對較好,相較於 Walmart 不太有腥味,它們也有賣像烤肉那種類型的肉。而 Weee 則是亞洲線上超市,賣許多生鮮食品;亞米網則是賣亞洲零食為主。
西雅圖物價為台灣的三倍多,而且還要加稅,而華盛頓州的稅高達10% (超市食物例外),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因此能自己煮就自己煮,可以鍛鍊自己的廚藝。
二、學校篇
1. Check-In
一來到華盛頓大學,最重要的是去上網到 International Student Services (ISS) Check-In,向移民局更新你的入境和註冊狀態。
2. 領取學生證
到Husky Office 領取學生證,會當場幫你拍大頭貼。要帶的東西有:護照還有知道你的 Student ID number。
UW的學生證(已包含在學費)有很多用途,像是:
.免費的西雅圖公共交通
.進特定大樓
.免費去 Henry Art Gallery and the Burke Museum
.免費用健身房
.合作商店的商品折扣
3.見學術顧問或指導老師:
美國跟台灣比較不一樣的是他們有學術顧問(Academic Adviser),任何跟學業有關的問題(但不包含學業內容)都可以問,比如學分、畢業門檻、TA/RA助教職位等等問題。另外我們學校一開始會分派臨時導師 (臨時導師會根據你的讀書計畫和研究領域分配適合的教授),之後決定研究方向後再決定永久導師,不若台灣需要主動找指導老師。
4.找工作
可以利用學校的職涯中心,Handshake 平台(也就是學校找校內或校外工作的平台),主要給學生或實習生的。可以善用利用學校資源,服務還滿完整的,包含履歷修改、面試、Linkedin 審查等等。其他平台如 Indeed、Linkiden、Glassdoor等等都可以找找看。
.Handshake找工作步驟:
Handshake → Career Center → Appointment → Schedule a new appointment → 看你要選擇什麼服務
示範:


以上為剛來到美國後的指南,雖然例子是以我的學校為主,但很多都是通用的,不清楚的可以歡迎詢問。
P.S. Handshake平台只開放給已經註冊的學生,因此如果你在開學前想找工作可以詢問學長姐或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
※生活篇 Credit to 堂姊,在我初到美國時,教了我很多關於在美國生活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