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華語教材推薦 — 教學實戰經驗 × 系統選書思路

目錄

一、國內教科書
1. 當代中文

二、海外教科書
1. 中文聽說讀寫
2. 文化縱橫觀
3. 前進中文

三、教學備課用書
1. Chinese Grammar Made Easy對外漢語語言點教學150例
2. 語法動起來
3. 聊天聊不完:120個中文情境3600道會話題
4. 看圖學中文語法

前言:

這篇分享我自己用過且推薦的華語教材,主要的目標教學對象為大學生。

雖然我實際使用過的教材數量不算很多,但我買過不少備課用書。對我來說,一本教材值得不值得推薦,可以想想:你會選擇帶那些教材出國?畢竟出國能帶的東西很有限,就要選擇取捨。

今天要介紹的教材,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我親自用過的教材,我會提供比較詳細的心得與使用建議;另一類是我雖然還沒實際使用過,但從內容來看覺得設計不錯、具有參考價值的書。

挑教材的原則

我自己在使用教材時,有一個核心原則就是:「貴精不貴多」。市面上的教科書非常多,根本不可能每一本都讀完或實際用過。所以我會把教材分成兩種角色:

  • 主要教材:是我在課堂上反覆使用、依賴程度高的教材。
  • 次要教材:則是用來補強我在教學上比較薄弱的部分,或是用於搭配特定活動。

我認為教材的選擇最終還是要回到幾個核心問題:它是否適合你的教學風格?是否符合你的教學場域?是否對得上學生的需求?

比如說,如果你教的是商業中文,那當然就應該選擇一本針對商務情境設計的教材,而不是一般的綜合類教科書。所以,教材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當下使用情境」的。

除了這些分類原則之外,我還想補充一個很實用的選書方式:從最好的教材找起

所謂「最好的教材」,不一定是評價最高、印刷最精美的,而是可以先從國內一些知名大學的華語中心入手。因為這些華語中心在師資、課程設計和教材選擇上都經過多年實踐與調整,他們採用的教材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與品質保證。

像是台灣師範大學或台灣大學,這些華語中心的教材就很值得參考。你可以直接上他們的網站或實體書店看看他們販售或自編的教材是哪些,然後再循線摸索。

我自己當初也是在教材選擇上覺得毫無頭緒,但後來發現從這些大型教學機構的教材下手,可以更快建立起自己的評估標準與選書眼光。

以下我會介紹幾本我實際用過的教材,包含教科書和備課用書。


一、國內教科書

1. 當代中文

在國內的教科書方面,我最推薦的是《當代中文》,我當時是用第四冊。原因有三點:

第一,它的課程設計非常有層次感。每個單元分為「對話」和「課文」兩個部分,對話訓練口語溝通,課文則提升學生的篇章閱讀和成段表達能力,兩者相輔相成。

第二,我注意到它的生詞安排很有連貫性。有些詞會在第一課出現,接著在第三、第四課再次出現,這樣有助於學生鞏固記憶。

第三,它融入了豐富的台灣文化內容。如果學生來台灣短期留學或遊學,我覺得這本書是很好的文化入門教材。

至於《視聽華語》和《時代華語》等其他知名教材,我目前只教過其中一兩課,還沒有系統性地使用過整本,所以暫時不做評價。

二、海外教科書

海外教科書主要分享美國地區的經驗。

1. 中文聽說讀寫

至於海外的教材部分,我個人認為《中文聽說讀寫》是一套很不錯的教材,特別適合初級到中級程度的學生。

首先,我覺得這套書的一大優點是它的劇情安排非常連貫。每課之間有延續的情節,學生常常對角色的互動和發展很有興趣,這對提升學習動機很有幫助。

再來,它同時有繁體中文版和簡體中文版,對不同地區的教學需求都很方便。

《中文聽說讀寫》總共有四冊,涵蓋從初級到中級的程度,整體結構設計得很完整。而且它也設計了不少任務型活動,搭配一些真實語境的練習,對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幫助也蠻大。

2. 文化縱橫觀

至於高級程度,我會推薦《文化縱橫觀》。這本教材是我在北喬治亞大學使用過的,我自己使用的經驗覺得它蠻不錯的,主要有幾個優點。

首先,它有書面語和口語之間轉換的對照,這對高級學生來說是非常實用的,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生常常需要練習如何在不同語境中切換語言風格。

再來,我覺得它的文章很有邏輯性。這個意思是,它在內容安排上會從不同角度切入主題,而且使用了很多清楚的連接詞,比如說「一方面……另一方面……」、「第一、第二、第三……」這種結構,對學生來說不只是閱讀練習,也可以直接學來用在寫作上。

而且它的文章內容也不會太枯燥,主題蠻有深度又貼近文化,非常適合用來做高級課程的延伸討論。

《文化綜合觀》不論是在語言風格的轉換、文章組織的訓練,還是文化內容的深入程度上,我都覺得它是一套很值得推薦的高級教材。

3. 前進中文

最後我想補充一本我目前還沒有實際用過,但我買過、也仔細看過內容,覺得應該是很不錯的教材叫《前進中文》。

這本書是由美國明德大學的中文教學團隊編寫,目前出版的是中級程度的教材,而且有提供繁體和簡體兩個版本。

我認為它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它的主題性非常明確。整本書是以一個大主題為核心,然後再細分成幾個小主題,這樣的結構讓課程內容更有連貫性。

比如,像「旅行」這個單元,它底下就分成幾個小主題,比如「到廣州出差」、「坐高鐵旅行」、「方祥安的遊記」等等,這些主題不但都圍繞在旅行這個大概念上,而且設計上有逐步深入的安排。

另外,它也有結合 ACTFL 所提出的三種溝通模式:理解與詮釋(Interpretive)、人際互動(Interpersonal)、還有溝通表達(Presentational)。在活動設計上圍繞語言能力的提升。(可參考相關文章:ACTFL 三種溝通模式(上):從理解到表達的教學實踐)

雖然我目前還沒有實際帶學生用過這本書,但從整體架構與設計來看,我認為《前進中文》是一套值得嘗試的教材。


三、教學備課用書

1. Chinese Grammar Made Easy對外漢語語言點教學150例

對我來說,語法教學絕對是華語教學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相較於詞彙提問或語音教學,語法的備課通常更耗時、更需要設計。

因此我想推薦一本我覺得非常實用的備課用書,叫做《150中文語法點解析》。這本書是由明德書院的資深教師群共同編寫、統整出來的,內容相當扎實。

我個人會把它作為備課的參考資料,尤其是在教語法時,它能幫我省下不少時間。這本書的結構很清楚,從語法點的介紹,到設計情境、語法導入、強化練習都一應俱全。像是詞彙替換、填空題、完成句子、甚至角色扮演的活動設計也都有,非常實用。

最重要的是,它幫助老師從「語法功能」出發,進一步發展出能夠結合情境與溝通任務的教學活動。這對備課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2. 語法動起來

目前有三冊,這套書是由多位海外老師共同編寫而成的,每位作者基本上都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我自己其實也參加過他們其中幾位的講座,印象非常深刻。

我會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是,它不像傳統語法工具書那樣系統化地整理語法點,而是比較像是一種「教學加強包」,結合了許多教學現場的經驗與策略分享。它的形式比較像是經驗談,每篇文章可能聚焦於一個語法難點或篇章教學的技巧,並提供具體的教學示例。

雖然它不是那種可以一章一章照著教的教案書,我也不建議完全依照書中的流程照本宣科,但我認為它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提供了非常多有啟發性的觀點與教學方法。

像是對「把字句」這類高難度語法的教學設計、篇章導向的教學理念、鷹架式的課程設計,裡面都有很多深入的討論。我覺得這本書值得反覆閱讀,每次看都會有新的收穫。

《語法動起來》雖然不是一本傳統的語法工具書,但對於想深入了解華語語法教學策略的老師來說,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參考書。

3. 聊天聊不完:120個中文情境3600道會話題

我覺得它非常適合用在一對一的教學情境,特別是如果你的課堂設計以主題式會話為核心的話,這本書就很實用。

它的最大特色是問題設計有主題性,內容涵蓋從個人生活到社會議題,題目非常多元,真的可以說是天南地北。對老師來說最大的幫助是——你不用擔心想不出提問。

或者有時候你覺得 AI 出的題目很無聊、不自然也可以從這本書汲取靈感,因為這本書感覺是老師從多年來的第一手教學經驗。

所以我會把這本書當作靈感來源,尤其當我卡住、想不到什麼好問的問題時,就會翻翻看。

不過在使用上也有一些地方需要注意:這本書的問題設計沒有特別區分語言程度,所以如果你的學生是初級或中級程度,你可能需要稍微修改問句,讓它更符合學生的語言能力。

總之,《聊天聊起來》是一本非常適合當作提問靈感的教材,尤其適合進行主題會話設計或個別教學。我自己使用經驗覺得非常受用。

4. 看圖學中文語法

最後還有一本是我最近才知道的教材,叫做《看圖學中文語法》。這本書我目前還沒有實際用在教學上,但我稍微翻閱了一下,覺得它應該是一本蠻適合教初級語法的工具書。

我們都知道語法本身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對初學者來說有時候很難理解。而這本書的特色就是透過大量的圖像,把語法結構具體化、視覺化,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語法功能。

等我實際用過之後,也會再跟大家分享使用心得。

Bonus!加入會員即可看美國大學常見的不同程度中文教科書

沉思的企鵝 (二創Stamp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