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一對一中文課怎麼上?--以非零起點學生為例
前言:
我認為一對一的家教教學,其實比團體課更具挑戰性。原因在於,一對一教學非常仰賴教師的即時反應能力與交流技巧。在團體課中,老師可以設計許五花八門的團體活動,例如比手畫腳、畫圖猜詞、情境演戲等等,這些互動可以讓學生在玩樂中學習,營造活潑的課堂氛圍。
然而在一對一課堂中,這類遊戲式的活動較不常見,教學設計更偏向任務導向的人際交流,例如角色扮演或模擬對話。儘管這樣的「聊天」看似輕鬆,但實際上背後需要教師精心安排語法與詞彙的運用,透過對話有意識地強化語言架構,讓學生在自然的語境中練習並內化。
因此,一對一教學對教師來說,不只是語言知識的傳授,更是教學能力的試煉。若想真正達到「教得好、學得會」,其實非常考驗老師的課程設計力與現場引導力。

第一次獨立接家教案,沒有平台或學校支援,其實讓我蠻緊張的。雖然理論上了解許多細節與規則,但實際操作上仍有不少可以改進的地方。
以下分享一下我第一次當家教的經驗流程,我也詢問了獨立接家教很久的華語老師 EE,還滿有幫助的。
一、第一堂課前:建立學生需求表單
在正式上課前,我會請學生填寫一份簡單的學習需求表,了解他/她的基本背景與學習目標,包括:
- 學中文的動機(工作、旅遊、考試、自我興趣等)
- 過去學過多長時間的中文
- 想加強的語言技能(聽、說、讀、寫)
- 平常是否有接觸中文(例如看影片、聽音樂)
這些資訊有助於我設計個別化的課程目標與內容。
二、試教注意須知
試教時,非常重要的一步是訂立課堂規則。包括:
- 收費標準
- 取消課程的規則(例如:是否需提前多久通知才不收費)
- 是否接受補課與補課的方式
這些事先說明清楚,對老師與學生都會更輕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與麻煩。
三、第一堂課流程
- 自我介紹:介紹自己的教學背景
- 說明今天要做什麼:給學生一個蓋覽
- 初步程度評估(若學生非完全零基礎):
① 進行簡單問答:我準備了一些初級、中級、高級分類的問題,觀察學生的理 解與輸出能力。
② 請學生唸課文:我會請學生朗讀不同難度的課文,看她在哪一課開始覺得有挑戰性,作為正式課程的起點。
我覺得這一個步驟真的不能小看。像我這次接的家教學生就特別提到,覺得這個步驟對她來說「真的很有幫助」。她甚至不只一次說 it was really helpful,因為他之前也接觸過其他家教,據她所說,另一位老師在開始上課時並沒有做太多準備,也不太清楚課程要進行什麼內容,還直接問他 "What do you want to do?"
現在很多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但這不代表老師就完全照著學生的需求走。反而應該是老師先準備好一套教學的基本架構,包括慣用的教材與方法,再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去調整方向。例如這次的學生是要去中國當英文老師,她的需求明確,就是希望能加強生活溝通的能力,能在中國生存,那我的備課重點自然也會從這裡出發。
每位老師的風格不一樣,有些人比較擅長用聊天的方式進行教學,但我自己比較偏好有教材、有結構的課程設計,這樣才有依據,不會太發散。
此外,因為我以前在北喬治亞大學參與過中文領航計畫,當時的教學非常重視語言程度的提升,也讓我養成了習慣去觀察學生在用詞、語法正確度與流暢度上的表現,作為課程調整的依據。
4. 建立學習資源:放教材電子檔(課本、補充教材)
5. 課綱設計與教材選擇:
我個人習慣從教材出發,再延伸到生活話題。這次的學生是準備去中國工作,所以:
- 教材會以簡體字為主
- 初級教材會使用在美國較常見的入門教材(如 Integrated Chinese 等)
- 再根據課文延伸生活話題,幫助學生運用新學的詞彙與語法
以我現在的學生為例,她這次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去中國工作,因此我會以簡體字為主,設計聽、說、讀、寫四項技能整合的教學內容。在正式上課前,我會透過學習需求表來初步了解學生的語言程度與學習經驗。
這次的學生說她大約二十年前學過中文,原本我以為她幾乎要從零開始,所以我準備了針對零起點的課程內容,例如介紹中文的基本特徵、發音與拼音等。
但實際與她互動後,我非常驚訝地發現,她的中文發音竟然非常標準。經過初步的口說與聽力評估後,我認為她不需要從零開始,而是可以直接銜接到中級程度,大概是 Intermediate low 的等級。
這次經驗讓我意識到,教師在準備教材時,最好同時備妥兩個以上程度的版本,以便因應學生實際程度做出調整。
- 確認學生可投入的時間
在進入正式課程之前,要先詢問學生一週能投入多少中文學習時間(包含上課、預習、複習)。這有助於安排課程節奏與作業量,確保學生有時間內化學習內容。
- 介紹中文字典app: Pleco
- 說明往後的上課方式和流程
我會讓學生知道,課程通常會:
① 從課文出發,練習詞彙與語法結構
② 延伸到相關生活或工作情境的口語練習
我個人不太擅長自由聊天式的教學,比較習慣有組織、有結構性的課程流程。雖然每位老師的風格不同,但我認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不是把所有決定交給學生,而是教師要先有自己的教學架構,並根據學生的需求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