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教學備課思路 — 課文教學提問
一般來說,我看過的華語教學模式分為兩種:一種為生詞、語法和課文分別教;另一種為從課文入手,再串生詞和語法的練習。
因為我算是新手老師,我選擇的是第一種,也就是先上生詞和語法,而課文則是最後教,這對新手老師會比較容易,因為時間的切分很明確,而學生也知道怎麼備課。雖說三者分開教,但三者並非獨立的個體,生詞和語法其實都是為了後面課文教學做舖墊,因此它們是環環相扣的。
我在跟資深老師諮詢時,發現了以下幾個關於課文教學重要的點:
1.課文需做分析,找出主題模板,做成段表達:
找出課文或對話的結構,不一定要按照課文順序。主題討論順序往下縮小,最後可在這些問題後變成一個段落。
2.提問細節可做橫向和縱向的擴展
.橫向擴展:
(1) 從主角經驗擴展到個人經驗、一般人或者該國籍的經驗
(2) 做跨文化的交流:如台美文化的比較
.縱向擴展:
做深度的提問,如問原因、目的、因果關係等等。
例如:為什麼?他的目的是什麼?你覺得喜歡看哪類電影和性別有關係 嗎?
3. 提出個人見解和看法
除了提出個人看法以外,也可以針對別人的回答做出一些見解回應。
4.追問細節,保持好奇心
每個人都對跟自己有關的事物有興趣,從學生回答可以問的地方找出可以問的細節。
範例:當代四第二課對話:眼睛、耳朵的饗宴
找出結構:我找到的結構為表演開始前、表演中還有表演後,然後再依據這些模板找出提問細節。
一、表演開始前:可討論穿著、時間安排還有社交活動
※粗體字為對話的重點生詞
- 穿著:
.你們知道哪些服裝類型?
.一般來說,在台灣看表演時不能穿太隨便的服裝,在美國呢?
.在美國看演出時會穿什麼樣的服裝?(追問:如果學生提要穿正式服裝,可反問穿休閒的服裝工作人員會不會讓你進去?)
.如果去音樂廳看表演,你會怎麼打扮?你會穿什麼樣的衣服?
2. 時間安排:
.李雲珍對看表演的時間安排是什麼?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態度?(看不成)
.去看表演時,你會提前多久出發?你會像李雲珍一樣擔心遲到嗎?
.白如玉說遲到就得中場休息,在美國看正式表演時遲到會怎麼樣呢?
3. 社交活動:
.白如玉說在美國,什麼算是一種社交活動?你同意她的看法嗎?
.在美國,社交活動包括哪些內容?哪些活動很受歡迎?
.在你看來,什麼樣的活動最能幫助你的朋友或家人聯絡感情?
二、表演中:可討論公共場合的行為態度(如划手機)以及應對方法
.白如玉對林建國的態度怎麼樣?
.如果有人在看表演時一直划手機或咳嗽,你會怎麼處理?(追問:如果提醒對方關手機,對方真的會關嗎?/ 如果你不會提醒對方關手機,為什麼不會?)
.表演的時候,什麼情況下使用手機是可以被接受的?
三、表演後:會不會分享到社群媒體
.表演結束後,你會不會跟其他人分享表演的心得?會怎麼分享?
最後可依據上面的練習描述看表演的一天。
因此,總結一下課文教學的備課步驟:
1.選擇教學模式:根據自己和學生的情況,選擇分開教還是結合課文教。
2.課文分析:找出課文的主題結構,為接下來的課文提問做系統性的處理。
3.設計提問:圍繞主題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提問擴展。
4.實際教學:根據設計好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或依據現場狀況調整或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