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師大CIEE暑期班 — 學生篇

這次教的班級只有6位美國學生,但學生組成多元,包含白人,黑人,亞裔,歐亞混血以及猶太人,不愧為種族大熔爐的美國。這算是我第一次帶班,在跟學生交流中,覺得從中學習到很多。由於 CIEE 的學生來自美國各州的大學,因此有機會了解不同州的文化與生活方式。

美國學生似乎很在意成績,常常會問要怎麼拿到成績A(他們是用Letter Grade計算,要90分以上才有A,台灣是80分以上就有A )。

以下分別從幾個面向來說明我覺得有趣的地方:

  1. 從不同視角看待習以為常的台灣生活和文化

.健保費:台灣的健保費是眾所周知的便宜,很多美國學生在台灣就醫時,對健保費的低廉感到驚訝。我記得有一位學生去檢查牙齒不到2000元,但在美國檢查牙齒就要超過15000元台幣。

.安全性:相較於美國能持有槍枝和遊民(特別是人多的地方),在台灣就算將近凌晨出來通常也不會有安全問題。

.夜生活:美國的商店通常在晚上九點後關門,與台灣的夜市和夜店文化形成鮮明對比。我發現有些學生滿喜歡到夜店玩。

.便利的交通:在台北市有發達的捷運系統,一天可以去好幾個景點,但在美國去一個景點有時候開車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抵達。

.社交互動少:我聽美國學生說他們在台灣很自在,因為台灣人不會跟他們主動社交,這點我還滿驚訝的,我以為美國人普遍來說很喜歡社交(?,畢竟他們的small talk文化很盛行。

3. 課本知識活現眼前:

有時候跟學生交流很有趣的地方是以往在課本上出現的概念就會活生生出現在你面前,而不只是停留在概念而已,好像又再幫我複習一次課本。

之前在上台灣歷史的時候,討論了關於移民的問題。比如像是紐約以前舊稱為「新阿姆斯特丹」、加州保留很多西班牙風格的建築還有很多的墨西哥社區,或者南方因為曾經為黑奴解放地,所以有很多黑人,而這次的黑人同學剛好就是來自南方的喬治亞州。

非主流的佛羅里達州:我對佛羅里達的想像中原本是個陽光明媚的度假勝地,沒想到佛羅里達的規範對於好像跟別州不太一樣,有很多非主流的規範,比如反對 LGBT;而且還有Florida Man之說,也就是說佛羅里達人會做奇怪的事,比如說當地人會帶鱷魚進商店等等,而且已經多到每個生日都能對應到一個事件。這可能也是因為當地比較沒有審查機制,所以很多奇怪的事情都會報導出來。

英式英語口音:我有一位學生從小在香港長大,所以教的是英式英語,而且還是Posh English,據說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口音,我覺她說得挺好聽的,但是來美國後就會面臨轉換美式口音的問題。

4. 台美文化對比:

.生養小孩的觀念:在台灣傳宗接代是為了老了小孩可以照顧父母,但美國有些是為了把遺產留給小孩。

學長姐制:一般來說在台灣新生通常會有學長姐帶學弟妹,在美國比較能對應的是Greek life社團,也就是俗稱的兄弟會和姊妹會(一開始聽到這個名詞還以為跟希臘有關?),但我的學生似乎並沒有很喜歡參加這種社團,除了新生入會有爭議以外,要付很貴的會費,且以白人為主,大多好像也以派對為主 。

美國薪水:有一次談到工作的主題,討論到最低薪的問題,原本以為美國物價雖高但薪水也相對來說比較高,結果發現美國有不少州最低薪大概只有7點多美元而已,感覺跟台灣沒有差很多。

更多文化差異相關文章:跨文化交流觀察

5. 學生中文習慣

教學相長,有時候也可以看出學生的用詞習慣或者用錯生詞鬧出的笑話,比如有的學生會過度使用「的」,在名詞之間都會加「的」。又或者像「價格」和「價值」搞混,就會出現:「女生不能主動追男生,這樣才有價格」這樣的句子。

列舉幾位印象深刻的學生:

1.學生 M: 超級學霸,具備常春藤大學的水準,反應能力很快,具有多國旅遊的經驗,不管是在個性,能力還是經歷都是我看過最奇葩的學生。由於回答問題常常不會依循傳統,常有顛覆價值觀的言論出現,有時候會引發很多笑料。比如有一次談到在 AI時代哪些職業不容易被取代,原本以為學生會回答很普通的答案,但這位學生一本正經回答:「妓女」,其他的族繁不及備載。其主修都是跟語言有關,根據親身經歷,她覺得學語言直接到目的語國家學習學得最快。

2.學生 S 與 J : 亞裔美國人,來自加州。S 雖然個性也像典型的亞洲人,但是回答也滿有深度。比較令我驚訝的是她的經歷跟我有點像,像是以前想從事藝術類,但考量到生計問題,改從事老師行業,原因是因為受到老師的照顧(聽了有點感動 )。

亞裔美國人 ABC 的困擾:來到台灣後似乎會一直被誤認為台灣人(或其他亞洲人),在台灣說英文會被投以異樣的眼光。

3.學生 L : 很會問問題,特別是近義詞問題。比如像是「將」、「未來」。

與學生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