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FL 三種溝通模式(下):從理解到表達的教學實踐
目錄
- 逆向設計 (Backward Design)
- 理解詮釋活動 (Interpretive Activity)
- 人際互動活動 (Interpersonal Activity)
- 表達模式活動 (Presentational Activity)
- 總結
上一篇提到,提到三種溝通模式的概念,本篇我們將實際探討如何在課堂中運用這三種模式設計教學活動,而基本上真的能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活動都不脫離這三種模式。在進入活動設計之前,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如何設定學習目標,因為只有明確的目標,才能設計出合適的評量方式與教學活動。以下所列舉的活動應用為這次講座的部分內容,而老師所舉的例子為適合中級的程度的學生。
大家也可以想想,這些活動的背後設計原因和目的是什麼? 如此才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逆向設計 (Backward Design)
逆向設計是一種目前在教學設計中相當流行的方式,它以「教學的最終目標」為起點,反向推演整體課程規劃。具體來說包含以下三個步驟:
Step 1. 確認學習目標(Identify Desired Results)
我要學生學會什麼?他們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這部分可以參考 ACTFL 為各個語言程度設定的學習指標(Can-Do Statements)。
Step 2. 決定可接受的評量證據(Determine Acceptable Evidence)
我要如何知道學生達成了目標?
這包括整學期各階段的形成性評量,以及課程尾聲的總結性評量。
Step 3. 規劃學習活動與教學(Plan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Instruction)
我要如何幫助學生達成目標?
這就是三種溝通模式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我們可以根據理解詮釋、人際交流與表達溝通的特性,設計出具體的課堂活動來達成上述學習目標。
理解詮釋 (Interpretive)
核心重點:
其實就是學習者能理解、詮釋、分析在各種主題中所聽到、閱讀到、觀看到的內容。因此,可以試想:什麼樣的活動可以讓學生以真實的方式來展現他們的理解?
而活動則可以從幾個方向想: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當你做了以下事情之後,你會怎麼做/怎麼表現出你理解了內容?
- ……在網站上查找資訊?
- ……聽一則交通廣播?
- ……聽別人講故事?
- ……看一齣戲、一部電影,或一個電視節目?
範例:
1. 給是非題或者選擇題 (這比較封閉)
2. 選自己喜歡的內容,再從中找答案回答 (比較開放一些)
3. 說故事排照片順序
① 一次顯示包含九張照片。
② 聆聽描述,並找出所描述的照片。
③ 根據你聽到的描述,將照片依序排列。
4. 看資訊圖表 (從理解到表達)
範例:
請將健康飲食盤中的食物列在表中。然後再加入你平常會吃的食物。
① 首先,根據「健康飲食盤」,完成表格中的每一欄。
② 接著,加入你實際會吃的食物,並在括號中標註你吃的量(少量、適量、大量)。
③ 你的飲食健康嗎?
5. 看影片回答問題
範例:
請根據影片內容完成下列表格:
可以吃的食物… | 應該避免的食物… |
---|---|
① 觀看前(Before):請看看這張圖片並思考:這些人是誰?他們在哪裡?你覺得我們即將學習什麼內容?
② 觀看時(During):觀看影片時請特別留意其中的資訊。
③ 觀看後(After):根據影片中的建議,完成表格中「應該吃」與「應避免」的食物項目。另外請自行再補充至少三種應該吃的食物,以及三種應避免的食物,以維持健康。
6. 文化比較
範例:
給學生看美國午餐的圖片
① 引導討論:教師使用目標語言問學生:
「你認為這是美國的學校午餐嗎?」
② 圖片複習:教師使用學校午餐圖片來複習學生已經學過的食物詞彙。
③ 教授新詞彙:豆腐(tofu)、甜椒(peppers)、鮭魚(salmon)、菠菜(spinach)
④ 提問互動:
教師再用目標語言問學生:
「你會吃這份午餐嗎?」
「這份午餐看起來健康嗎?」
重複幾次,展示世界各地的學校午餐圖片,引導學生認識不同文化中的食物詞彙。
7. 閱讀文章
範例:
文章:食物的起源
不是所有的豆子都來自拉丁美洲,椰子和芒果也不是。
這張地圖顯示了150多種對全球飲食很重要的作物的起源地。這項成果來自《英國皇家學會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的一篇研究,指出許多在傳統料理中常見的蔬菜與水果,其實起源於世界上其他地區。
這項研究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進行,並由設在哥倫比亞的「國際熱帶農業中心」負責統籌。
研究人員評估了177個國家的飲食習慣和作物生產情況,這些國家人口總和佔了全球的98%。
① 閱讀前(Before Reading):根據標題和圖片,預測這篇文章的主題會是什麼。
② 閱讀中(During Reading):將 3 個你不認識的新單字加入你的個人字彙表中。
③ 閱讀後(After Reading):回答問題
- 你最喜歡地圖上的哪兩種食物?
- 地圖上的哪些食物是你或你的家人常吃的?
- 根據地圖,你吃的這些食物來自哪裡?
- 哪些食物是特定地區才有的?
人際互動 (Interpersonal)
核心重點:
顧名思義,就是指雙方進行交流,可能是交換資訊,分享意見。
範例:
1. Informational Gap
這應該是最經典的活動,雙方掌握部分資訊;若要取得完整的資訊,就要詢問對方
2 角落活動
這是選擇想法的活動,把想法相同的人聚集在一起討論
討論想法:
👉 「你為什麼選擇這個?」
👉 「你能再解釋一下嗎?」
👉 「你有沒有其他的想法?」
3. 資訊圖表
4. 看影片討論問題
請根據影片的建議完成下表。
可以吃的食物(Come…) | 應避免的食物(Evita…) |
---|---|
情境:
今天你是營養師,你的同伴是你的客戶。
任務:
請使用你完成的表格,提出並回答有關你的客戶應該吃哪些食物、應避免哪些食物的問題,目的是為了讓他/她/他們擁有健康的身體。
4. 討論明信便內容 (排列照片順序衍伸)
在先前的解釋性活動(interpretive activity)中,學生聆聽了故事並完成了圖片排序。現在學生將與夥伴合作,討論選擇哪一張圖片,並將其作為明信片寄給朋友或家人,或附在信件中時應該寫些什麼。
5. 文化比較
建立在詮釋能力的基礎上,開始思考不同觀點
範例:
請與小組成員(2 到 3 人)一起,使用提供的圖表來完成以下活動:
- 詢問並回答你和夥伴們喜歡與不喜歡的食物是什麼。
- 詢問並回答哪一份午餐最健康。那份午餐包含了哪些食物?
- 詢問並回答哪一份午餐最不健康。那份午餐包含了哪些食物?
- 你的夥伴比較喜歡哪一份午餐?為什麼?
表達模式 (Presentational)
核心重點:
有組織、段落性的表達。是一種單向的語言輸出,不依賴即時互動,而是強調語言的結構性、完整性與清晰度。可以為口說或寫作的任務。
表達模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潤飾版本(Polished),另一種為即時版本(On-Demand)

範例:
1. 潤飾版本(Polished)
① 作文或者演講
- 主旨句(Main Idea)
- 細節一(Detail 1):首先……
- 細節二(Detail 2):接著……
- 細節三(Detail 3):最後……
- 結論句(Conclusion):這就是為什麼……
教學步驟說明:
- 完成一份段落思維圖(paragraph web)。
- 根據段落思維圖撰寫初稿。
- 根據回饋進行修改與潤飾。
- 練習、練習、再練習!
- 使用 Flipgrid 錄製自己的發表影片。
- 同儕也可以使用目標語言,對 Flipgrid 上的影片留言評論。
2. 即時版本(On-Demand)
① 社群貼文
範例:
情境設定:
- 在了解了世界各地的學校午餐後,你希望號召朋友們一起向學區請願,改變學校菜單。
任務目標:
- 創作一則 Instagram 貼文,鼓勵朋友們加入你的行動。
能力目標:
- 初級高階(Novice High):我能夠用大部分時間使用完整句子,表達我對熟悉且日常主題的偏好與想法。
② 寫明信片或信

※根據不同等級而有不同目標設定:
初級(NOVICE)
為世界健康日製作一張海報,宣傳健康飲食與生活方式。與當地目標文化社區中的餐廳和市場分享你的海報。
中級(INTERMEDIATE)
寫一封信給語言營所在地目標語言國家的營養師。描述你的飲食限制,並請求特定的餐點選項。
高級(ADVANCED)
發表一場有說服力的演講,對象是語言營所在地目標語言國家的營養師。描述你的飲食限制,並請求特定的餐點選項。
總結
- 三種溝通模式相互關聯,比如理解詮釋是基礎 ,之後才有人際交流與表達模式。而且活動主題可以重複利用,只是變換形式。
- 不管做什麼活動,都要曉得要讓學生往什麼程度的目標邁進。
- 閱讀與聽力活動可以拆解成前中後的任務階段。